稳扎稳打 开拓进取 —— 普陀区业余大学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
为切实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和规范性建设,明确学校阶段性重点工作与要求,牢牢把握学校发展方向,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高水平建设,6月3日,学校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由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徐文清主持。会上,学历教育部主任席亮对2021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视导情况进行了交流,从视导背景、内容、范围和方式、主要结果这四方面进行了说明,并结合新形势要求,重点从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徐文清指出,期中教学视导是学校一项常规性工作,学校各系部要以教学视导反馈意见为指导,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及办学目标,规范教学管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开拓进取,以更好服务于学生需求。他强调,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是新时期成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要求,学校应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分步实施,做好线上线下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同时,要始终以“植根普陀大地、办好新型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为使命,推进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创新发展,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改革,不断适应数字化时代转型发展需求。
强职业体验,促生涯发展 —— 普陀区业余大学召开中学生职业体验课程建设工作会
6月1日,普陀区业余大学召开中学生职业体验课程建设工作会。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徐文清、非学历教育部教师和职业体验课程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非学历教育部主任徐骏主持。徐骏回顾了上年度工作开展情况。2019-2020年度,我校作为资源提供校,业已建成5门职业体验课程,服务对象涵盖全区41所初级中学的5805名学生。课程完成情况统计显示,我校的《中华茶文化》《人像摄影》《创意西点烘焙》等课程观看人数、通过考试人数和作品上传人数等多项指标均突破3500人次,位居全区前列,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他还对本年度工作进行了布置。2020-2021年度,普陀区初中学生人数较去年增加488人。为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校决定在原有5门职业体验课程的基础上增设3门线上课程,拓宽内容涵盖面,进一步强化服务效能。此外,为提升学生参与度、本年度课程将新增线上互动环节,由课程负责人进行集中答疑和作业点评。徐文清作总结讲话。他指出,职业体验课程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体验岗位、启迪未来的重要抓手,也是我校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为切实保障服务质量,学校专门成立项目小组,明确要求、细化职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针对课程教学,他对各课程负责人提出要求:要以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课程形式和内容,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区域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本次工作会高效务实,与会人员讨论热烈,为下阶段学校职业体验课程建设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达到了预期效果。
敬老办实事 快乐永相伴 —— 普陀区业余大学第二支部开展敬老服务活动
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了解到养老院老人平时比较孤独,需要文娱活动,需要陪伴。我校第二党支部在6月1日早上,来到曹杨街道云集养老院,与老人一起欢度六一。全体党员为老人们献上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起感恩中国共产党,庆祝建党100周年,老人们纷纷附声合唱;年轻老师袁洋在欢快的音乐中,为老人献上节奏舒缓的尊巴舞蹈,并带领老人一起跳舞,老人们纷纷加入其中,脸上绽开了幸福的笑容;汤艳清和乐蔷老师带领老人一起做手语操《我真的很棒》,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让老人们更加精神矍铄;乐蔷老师为老年人献上了一曲《革命人最是年轻》,这是一首经典老歌,在座的老人都会唱,全场来了一个大合唱,把活动推向了一个小高潮;岳燕老师为老人们带来了诗歌朗诵《采桑子·重阳》;最后,老人和所有老师一起大合唱《社会主义好》,表达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心声。文艺活动结束后,老人们在党员同志的搀扶下,来到活动室,一起进行手工活动,一起做贴图画《党在我心中》,老人们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一起制作党旗,一起美化《党在我心中》图画,表达拳拳爱党之心,当作品完成后,老人和教师一起和作品合影。最后,老师们为老人们送上了新鲜的水果和柔软的小点心,一起举着《党在我心中》,合影留念。此次活动,彰显了我校党员教师主动担当和社会责任感,让教师们进一步增强了宗旨意识、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激励了党员教师们坚定爱党、信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继续深入学习党史,并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行动,坚决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
“我心向党 悦学有为” 普陀区老年大学开展红色主题系列活动之观影活动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广大党员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工作热情,5月28日上午9:30,普陀区老年大学组织60余名班主任、班长、宣传员等学员骨干前往曹杨影城观看红色电影《悬崖之上》。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之间和敌人拼死厮杀,守护着身后的家园。但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还存在着一片阳光之外的战场,那里有着一群隐姓埋名、向死而生的英雄。而《悬崖之上》讲述的,正是这些无名英雄的故事:四位苏联特训归来的共产党特工组成小队,回国执行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行动。由于叛徒的出卖,执行这个行动的英雄们被推到了“悬崖之上”,即使面对诸多磨难,英雄们仍然没有向敌人透露半点情报,他们用精神的信仰战胜了肉体上的疼痛。整个观影活动中,全场学员全神贯注、热血沸腾。大家都深刻感受到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信仰和情怀,纷纷表示:致敬无名英雄,他们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当下,不忘初心,永远铭记前辈的奋斗史。观影分享 感悟精神书画班学员:感恩先烈惜当下,不忘初心享夕阳。感谢共产党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幸福的生活。谢谢学校的组织! 钢琴班学员:中国共产党百年一路走来,有过丧失信仰的叛变者,但更多的是信念坚定的无名英雄们,是他们把中国带到了今天如此光辉的年代!缅怀先烈,珍惜岁月,共创未来!刮痧班学员:观看电影《悬崖之上》,感慨万千,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无数革命先烈报着坚定的信念,前赴后继,才能有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当下,做好份内事。编织班学员:看了电影《悬崖之上》非常感动。为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对党的忠诚而感动。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可以排除艰难,甚至奉献生命。感谢共产党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同时也感谢老年大学的组织安排!
专家引领,项目推进 —— 我院参加市社区教育重点实验项目中期汇报会
5月25日,上海市社区教育委托及重点实验项目中期检查与交流会议在杨浦区社区学院举行。社区学院副院长周雪梅和社教部副主任岳燕对本区的两项市重点项目分别进行了中期汇报。《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充实社区教育师资队伍》汇报中将项目概况、推进过程进行了阐述,对阶段成果即深化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认知;寻找了老年人力资源与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结合;探究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路径等进行了详述,同时对项目存在问题、后续推进情况进行说明。《构建长三角四地社区教育协同发展机制》介绍了项目背景与意义、推进理念与目标、前期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初步成效即形成共商平台、共培队伍、共建项目、共享机制、共创品牌等,同时提出存在问题及后续推进目标。专家对本区两项市重点项目予以充分的肯定,并希望我区进一步探索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典型样例,总结经验,形成成果;长三角四地社区教育协同发展机制项目应通过调查四地社区教育资源配给和存在的瓶颈问题而促进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参加项目中期汇报会,使得项目组成员明确了推进实验项目的方向,为后期项目顺利结项奠定了坚实基础。
举一反三 烹制美味 ——“普陀雅韵”大讲堂2021年春季第七讲顺利举行
5月26日下午,2021年春季“普陀雅韵”大讲堂第七期讲座“如何举一反三制作家常菜肴”在普陀区社区学院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普陀区业余大学教师陈岚担任主讲,给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关于制作菜肴如何“耗时少、品种多”的讲座。陈老师先分享了平日里自己烹制菜肴的配置,有“鱼菜”、“肉菜”、“素菜”、“蛋菜”和“汤羹”,这样的搭配可谓是有荤有素,营养均衡。陈老师又向听众普及了肉类、海鲜、鸡蛋、蔬菜等食材中富含的营养物质,让居民们对食材的搭配与选择有了重新的认识。接着,陈老师展示了自己制作菜肴的照片,照片中菜肴诱人的色泽和好看的摆盘引起听众的啧啧称赞。当陈老师介绍这四种菜都是用同一种做法烹制的时候,听众都表示十分惊讶,立马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原来,这四种菜肴分别是“葱香牛腱子”、“糟香核桃虾”、“葱油土香鸡”和“豉油蒸膏蟹”,全都是用“煮”的方法来制作,再淋以香葱和热油,这样美味可口的菜肴就完成了。讲座最后,陈老师放了自己制作菜肴的视频集锦,这些菜肴不仅有着精心的摆盘,而且品种非常丰富,居民们看了都表示十分地赞许和佩服陈老师精湛的厨艺,纷纷表示下次做菜时要使用陈老师所教的方法。做菜是每位主妇们日常的“功课”,让家人吃的健康、吃的开心、吃的幸福是每一位下厨者的心愿。通过这期讲座,社区居民都对制作菜肴有了新的想法,新的启发。虽然制作菜肴是一件繁琐的事情,但是有一颗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心,每个人都可以举一反三做出美味佳肴。
展青年教师风采,促教学质量提升 —— 我校成功举办“初心弥坚”第八届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课评比活动
为了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为进一步夯实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5月25日,我校举行了“初心弥坚·第八届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课评比活动”。本次比赛邀请了上海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芦琦、上海开放大学社区教育部副部长徐宏卓、长宁区业余大学副校长汤剑青、静安区业余大学副校长尤艳丽,黄浦区业余大学副校长陆东梅、原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卢安东,以及我校老校长金德琅、岑詠霆、沈鸿等九位专家担任评委。共15位教师分三组进行了教学展示,各系教师、全体党员观摩了比赛。在第一组的教学展示中,赵洋洋老师用生动的案例讲述了激励的概念、类型、过程,以及领导激励的方法与艺术;计莹斐老师介绍了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和性质,并重点探讨了4R危机管理理论的内容和应用;夏媛老师从地方政府文化职能的内涵出发,结合案例阐述了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文化职能建设的内容和战略意义;王文静老师结合大量的实践案例讲述了个案工作中会谈的语言和非语言技巧;沈启容老师介绍了城市化概念和城乡二元结构理论,以及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问题和应对策略。在第二组的教学展示中,辛淑丽老师探讨了顾客价值的内涵、评估内容和影响;汪晓雪老师讲述了STP(市场细分、市场目标及市场定位)的内涵,并结合案例讲述了其实践应用;顾欣老师运用大量案例向大家生动讲解了三面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吕品一老师以Better Health, Better Life为主线,讲述了日常就医情境中英语单词和习惯性表达;唐秋怡老师通过介绍伦敦Ethnic Communities,阐述了多元文化的内涵。在第三组的教学展示中,凌云老师结合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设计规划讲述了展示设计中整体观及设计主题的确立;汪静恺老师以《双喜图》切入,讲述宋(北宋)画的基本艺术风格、特点;袁洋老师结合《蝶恋花?答李淑一》评弹艺术特征和诗词情感,弹奏并赏析了中国钢琴改编曲《蝶恋花》;孙梦悦老师运用民族调式的相关乐理知识分析歌曲《秦淮景》;白淑佳老师从抗击新冠疫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案例探讨了政府危机处理的策略。九位专家评委对青年教师们的教学展示做了详细点评。参赛教师在教学案例构思、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融合与信息化技术运用等方面的积极探索都给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专家们也从案例数据的直观分析、社会发展的元素整合、课程教学的特色培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等方面做了展望。为了有效推进本次比赛,学校专门召开了赛前布置会。布置会上,副校长魏子华向全体参赛教师提出三点要求:第一,思想上重视,认真准备赛事;第二,不断打磨修改,力争完美呈现;第三,强化以赛促教,注重平台历练。发展研究部主任王仁彧具体介绍了比赛的评分细则和人员分组等相关安排。汪晓雪老师结合自己上届教学赛的参赛经历,分享了她的参赛收获和感悟。本次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课展示评比,是积极落实学校党总支提出的“比学赶超”实践活动,为我校中青年教师搭建的学习和成长平台。通过以赛促教,对提高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聚焦市区执法管理工作,提升非学历教育水平 —— 我校组织落实行政执法培训教材编撰工作
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素质,促进行政执法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同时贯彻落实上海市法制办关于定期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的要求,2021年3月初我校行政执法培训团队由薛子奇副教授携李炳金、吴晓萍、张晔三位法学教师一起参与教材的编撰工作。2021年5月17日,上海市行政执法人员法律基础知识培训教材通过上海市司法局验收,并最终完成教材的印刷,成为指导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辅导有效参考资料。本教材旨在助力学生通过行政执法培训的相关考试,并提升法治修养和执法水平。行政执法培训教材收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等七部行政执法工作常用法律文件及《上海市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并针对行政执法辨析题、行政执法单选题和行政执法多选题分别配有答案解析,解析依据参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行政执法文件以及上海市行政执法最新规定。此次教材修订编撰工作得到了上海市司法局领导的充分肯定。依靠以往我校行政执法培训的经验,加上精心编撰的教材和后期即将进行的行政执法培训,相信来我校参与上海市行政执法培训的学员都会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最终以理想的成绩通过上海市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并将学习成果用于服务上海的行政执法的具体工作。
携手参赛 共创佳绩 —— 我校在上海开放大学决策仿真实践大赛中获得佳绩
近日,2021年(第六届)上海开放大学决策仿真实践大赛传来喜讯,我校两支学生队伍获优秀奖,完颜乐雯和徐军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本次大赛由上海开放大学学历教育部主办,我校学历教育部积极响应,组织工商管理系师生参赛,工商管理系主任杨怡带领徐军和完颜乐雯老师组成参赛工作小组,合理分工,协同参赛,经过4月20日到22日的预赛、4月25日到30日的初赛,一路过关斩将,闯入决赛,经过5月7日到14日的决赛阶段,比赛耗时长,竞争对手实力强劲,最终获得上述成绩。本次大赛旨在于加强上海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内涵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切实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也为上海开放大学参加下半年举行的上海市大学生决策仿真实践大赛选拔人才。我校将以本次决策仿真实践获奖为契机,在上海开放大学总校学历教育部的指导下,向本次比赛中先进分校学习,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决策仿真实践教学能力,全面提升我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管理决策能力。
品味咖啡 体味人生 ——“普陀雅韵”大讲堂第六期顺利举办
5月19日下午,普陀区社区学院举办了“普陀雅韵”大讲堂第六期讲座,主题为:走近美味咖啡,由普陀区业余大学讲师胡艳主讲。胡艳老师曾在2019年开展过咖啡知识普及类讲座,大受好评,应居民朋友们的强烈要求,胡艳老师再一次来到雅韵讲堂,为大家普及咖啡知识。讲座前半部分是咖啡知识普及,后半部分由胡老师进行现场演示互动。讲座之始,胡艳老师首先向居民朋友们展示了上海的“咖啡地图”,吸引了观众们的眼球。随后,胡艳老师一一介绍了咖啡的历史沿革、世界著名的咖啡品种、主要的咖啡产地、咖啡成分、各类花式咖啡、不同咖啡豆的口味、咖啡礼仪等知识,并通过观看专业的咖啡制作、拉花视频的方式让观众有了更直观、生动的了解。演示互动环节的到来使现场气氛渐趋活跃。通过观察、闻香、品尝三个环节,让居民朋友对不同咖啡的区别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待观众感受到了豆子的不同,胡艳老师拿出磨豆器,现场研磨咖啡豆制作手冲咖啡,一时间,教室中咖啡香满溢。居民朋友们边品味咖啡,边交流心得,不少居民向讲师请教冲泡水温、手法等问题,现场气氛热烈。咖啡对于很多人来说,早已不限于是一种饮品,当它和各种美好的事物组合在一起时,还被赋予了更多艺术文化内涵。咖啡爱好者们在制作咖啡时,不仅仅是制作一杯咖啡,而是在享受生活的优雅与情趣;咖啡爱好者们在品味咖啡时,品味的也是人生,入口虽苦却有回甘。
探索老年教学创新 提升老年教育价值 —— 我校第四期科研沙龙“老年大学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索”成功举办
为提升老年教育教学质量,拓展老年教育高水平办学,我校于近日举办了以“老年大学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索”为主题的第四期科研沙龙。由王文静、张永民、袁洋、计莹斐等四位老师主讲,部分专业老师参与了交流研讨。王文静老师做了题为《老年大学在线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的发言。作为对新冠疫情以及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倡议的积极回应,老年大学开启了在线教学的积极尝试。通过探索有效的线上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引导老年学员通过网络在线学习收获知识、充实生活和舒缓心情。同时,关于老年大学在线教学的未来发展,王文静认为,有效转变教育理念可以确保在线教学科学有效。同时,还要不断加大投入优化在线教学的技术支持、积极强化培训提升教师在线教学能力,从而确保新常态下的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张永民老师做了题为《基于词块理论的老年大学旅游英语语言素材的重组与建构——科研成果的实践应用》的发言。结合老年人语言能力下降、记忆能力减弱、思维能力减缓、注意力分配不足等特点,张永民认为,老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应筛选易上口、易记忆的语言素材,构建精致的语言环境以培育语言教学效果。他还通过引用英国语言学家Alison Wray(2002)对“词块”的定义,以及Becker(1975)、Nattinger DeCarrico(1992)、Howarth(1998)、Lewis(1994)等学者对词块的分类,探索了老年大学旅游英语教学中的词块重组和建构技巧。袁洋老师以《钢琴艺术欣赏课程网络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为题进行了发言。作为音乐理论类的钢琴艺术欣赏课程,袁洋老师探索了课程网络教学的组织形式,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主线等视角剖析了中西方钢琴名曲的起源与发展。关于课程网络教学的实践反思,袁洋认为,精选教学内容时需要以相关原则为指导,通过融入生命元素以激发音乐带给人生的活力,通过融入思政元素以增强音乐的时政特色,通过明确教师角色以促进教学相长。而网络教学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足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也必将成为老年音乐课程教学的有效力量。计莹斐老师以《澳大利亚第三年龄大学办学模式初探》为题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比法国、英国和澳大利亚老年大学办学模式,计莹斐发现,法国老年教育较好地实现了家庭主妇、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士等处于劣势地位的社会群体的老年教育需求。英国老年教育则具有教学管理民主、教学方式灵活等特点。而澳大利亚第三年龄大学在资金来源、教育师资、学校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都相对比较规范,具有学习机会平等、老年教育规模宏大、学习非正式性等办学特点。随后,参与研讨的老师们还结合教学与研究实际做了互动交流。计莹斐从母亲参与老年教育古诗词鉴赏课程之后的退休生活变化感受到了老年教育的实践价值。张永民从自身的教学体验谈及了老年学习的实际境遇,以及授课教师的应对策略。袁洋从新老教师的磨合、课程教学的专业性等角度分享了作为新教师的教学感悟与教学创新探索。在总结点评环节,我校兼职科研员汤艳清、沈启容老师分别对四位老师的发言进行了点评。他们感受到四位老师都能基于当前老年教育教学实际进行了深刻思考,既包含了当前老年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分享,也涉及到了老年教学实践困惑思考。老师们紧密结合所从事的专业教学与研究领域对老年教育教学的探索与思考,既是对老年教育教学改革与科研探索的一次有益回顾,也是对未来老年教育创新发展的一种主动追求,更是对促进老龄化社会发展的一种积极回应。
可持续发展教育社区行动计划案例研讨会在普陀区业余大学召开
5月21日上午,可持续发展教育社区行动计划案例研讨会在普陀区业余大学召开,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家成、兼职研究员朱敏博士、科研助理雷雪蓉一行七人莅临我校,就普陀区“百事能社工”项目案例展开研讨。普陀区业余大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徐文清对李家成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感谢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提供此次科研交流学习的平台。社区学院副院长周雪梅介绍了“百事能社工”项目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目标。李家成就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的背景等作了简要说明,朱敏深入解释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含义及其社区层面的落实内容。党政办副主任沈启容从项目实施、项目成效、未来的挑战等方面介绍了普陀区“百事能社工”品牌项目的基本情况。非学历教育部教师吕品一补充了“百事能社工”品牌项目的操作及具体开展情况。我校高度重视“百事能”品牌建设,结合区域社区工作实际情况,聚焦城市治理、基层自治,为区域社区工作队伍的培养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全岗位服务能力的基层治理优秀人才。会上,就“百事能社工”项目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社区行动计划案例的呈现,与会人员从“百事能社工”的定义、能力模型、培训对象的分层分类、培训方式的创新、培训效果的反馈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案例将吸收专家的建议,进行进一步修改,最终呈现出具有普陀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经验,为上海终身教育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的推进提供更多成果。
祖国统一势不可挡 比学赶超奋勇争先 —— 普陀区业余大学召开全体党员大会
5月20日下午,我校召开全体党员大会,集中观摩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严安林副院长“拜登上台后台海局势与统一前景”专题辅导讲座视频,校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张凤芳主持会议。讲座中,严安林就当前台海局势做了深入解读,从如何看待当前与未来几年的台湾局势、正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台重要论述、拜登就任总统后美台关系,分析了当前两岸关系面临的复杂情况,阐述了党中央的对台政策,使党员们对纷繁复杂的台海局势、两岸关系有了更加系统、深入的了解,对实现两岸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他强调,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往开来、锐意进取,为完成祖国统一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张凤芳就讲座内容表示,要准确把握好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的立场、观点、原则、形势,做好相关宣传工作,以及学生教育和思想引导工作。各部门、各系部要及时组织师生学习、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她强调,在此基础上,要从六个维度、以八大项目来抓好“比学赶超”工作,提高党组织的领导力,加强学校治理能力,提升师资专业能力,推进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加大服务社会能力,切实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和浓厚氛围,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和实际行动抓好“十四五”开局起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设计 实践 合作 建构 —— 我校成功举办第二届首席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第一期)展示活动
为了发挥首席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持续深入地推进教育教学创新,5月18日,我校举办了“第二届首席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第一期)”展示,七位首席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现场展示。本次活动邀请了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上海开放大学社区教育部常务副部长彭海虹,杨浦区业余大学党总支书记、副校长王芳,上海开放大学金山分校校长毕玉龙,上海开放大学航空运输学院副院长丁海珍担任点评专家。七位首席教师以各自专业课程为内容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席亮老师以案例人物的出场次数生成的词云为例,展示了“文本词频统计”教学片断,介绍了基本组合数据类型、列表和字典的概念,以及文本词频统计技术方法。岳燕老师以上海AI城市发展战略为例,说明了“SWOT分析企业战略及应用”的实践价值与功能。黄凤春老师从概念、作用、基本流程、相关软件运用等视角,讲解了“数据可视化”及其操作实践。张凤芳老师通过介绍西餐进餐中等位、摆盘、点菜、刀叉使用、品酒等操作要点,讲述了“西餐礼仪”的审美意识与生活品味。沈启荣老师介绍了城市化概念和城乡二元结构理论,阐述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以及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钱晶老师讲解了市场营销课程中“影响消费者行为”的课程内容,并以滴滴和快递补贴大战的例子引出了对影响消费者行为四要素分析。王仁彧老师用大量的社会实践案例引出企业战略管理“宏观环境”六要素,并以首尾呼应的方式对宏观环境进行了内涵分析。四位评审专家对首席教师们的课堂展示也做了精彩点评。专家们不仅高度肯定了七位教师精彩的课堂呈现、精心的课前准备、执着的专业精神,而且也充分挖掘了每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创新意识与课堂教学中的改革思维。有效融入思政元素、知识传递的自然顺畅、案例选择的恰当精准、教学过程的流利亲和都给专家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相信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本次首席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展示给全校老师们提供了交流研讨、辐射引领的平台与机会。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索,通过设计课程教学核心内容、抓牢课堂教学实践机会、促进教学过程互动合作、建构知识学习思维体系,必将有效培育浓郁的教研氛围,也必将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师资队伍专业化能力提升、“比学赶超”实践活动深化、区办成人高校转型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听弦之音 品乐之美 ——“普陀雅韵”大讲堂2021年春季第五讲顺利举行
5月12日下午,2021年春季“普陀雅韵”大讲堂第五期讲座“走进音乐的世界——大提琴音乐欣赏”在普陀区社区学院顺利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上海文广民族乐团的大提琴演奏员高惠担任主讲。高老师从大提琴的起源、大提琴的结构、大提琴的琴弓、大提琴的制作工艺等方面细致地为大家介绍大提琴的相关知识,拓展了大家的眼界。在介绍大提琴演奏的形式时,高老师分享了自己演奏时的照片以及与搭档重奏的视频,使大家了解了大提琴在乐团中是如何演绎的。此外,高老师拿出了自己的两把琴弓,让大家互相传阅,以便近距离地观赏。同时,比较了小提琴的和低音提琴的琴弓与大提琴琴弓的不同之处,让大家了解到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倍大提琴的区别,不同的提琴所配的琴弓也会不同。在聆听音乐的时候,高老师介绍了两位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分别是杜普蕾和马友友,通过视频大家欣赏了两位演奏家精湛的技艺和美妙的旋律,大家听得如痴如醉。讲座的最后,高老师为大家演奏了一曲咏叹调,令听众大饱耳福,赞不绝口。讲座结束后,还有不少音乐爱好者们带着对大提琴的一些疑问前来咨询高老师,高老师耐心亲和,认真细心地解答了大家的疑惑。经常聆听音乐有益于身心健康。通过本次讲座,社区居民们不仅了解了关于大提琴的知识,还现场欣赏到了大提琴演奏出的美妙旋律,近距离感受到大提琴醇厚的音色,琴弦余音绕梁的声音,感受到了弦乐之美。希望社区居民通过雅韵讲堂的学习平台能够聆听美妙音乐,健康愉快生活。
实地考察学先进 学习交流促发展 —— 我校教师参加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暨领导能力提升培训班
5月11日到5月15日,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暨领导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武汉大学举行,我校工会主席徐军、社区教育部主任余江涛、后勤保障部副主任邱小军报名参加。此次培训班的主题紧紧围绕推动“十四五”时期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以及管理能力提升来开展。培训班上,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原常务副主任周延军做了主题报告《十三五时期我国社区教育发展论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第十四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社区教育成就,分析了社区教育还存在的问题,阐释了第十四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中有关社区教育的论述,提出社区教育如何在这些论述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江苏开放大学原副校长、江苏省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原主任吴进做了主题报告《我国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创新思维、发展路径》、《新时代社区教育模式及组织形式创新》,吴校长从网络学习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学分银行建设等六个方面总结了目前社区教育发展的总体态势;剖析了社区在资金投入、协调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社区教育应该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指引下,通过确立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提高社区教育供给水平、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开发与建设活动性课程等工作,推动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重庆市九龙坡社区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吴小梅做了主题报告《“十四五”时期我国社区教育重点及热点前瞻—重庆市九龙坡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路径探索”》, 她指出:社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靠一个部门很难成就大业,这就必须建立良好和谐的系统生态——需要进行资源整合。 通过学习,学员们充分意识到:创造资源很难,整合资源很易;创造资源很慢,整合资源很快。整合就是借力,整合就是“利用”,要善于做到“你的 我的=我们的”,善用彼此资源,创造共同利益。武汉市武昌区社区教育学院院长黄琳做了《社区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路径---基于武昌区社区教育学院的实践》的专题讲座。黄院长以武昌社区教育实践探索为主线,从实践的迷茫期的牌子挂在哪里到破冰器的社区调研、分校挂牌、建章立制、经费使用、学校建设、学院队伍建设、校长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班级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向学员们呈现了基于时间的一系列社区教育探索和架构的大思路、大举措和大跨越下,武昌社区教育办学规模显著提升、班级凝聚力显著增强、以项目策划积极融入社区治理办学效益日渐凸显的良性发展大格局。黄院长希望学员们扛起社区教育发展担当,明晰社区教育价值定位形成协同治理机制,增进多元教育主体良性互动推动协商共治,加强社区教育机构实体化建设。在武汉大学校园学习结束后,全体研修班成员来到武昌社区教育学院积玉桥分校实地考察学习。武昌社区教育学院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武昌区社区教育学院和积玉桥社区教育学校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情况,介绍了积玉桥街社区"通过社区,为了社区,发展社区”的经验做法,重点推荐了"一堂好课”、"我是公民,我诵公民”公民素养培养方面特色课程。本次培训,参训教师了解十三五期间社区教育管理发展成果,学习了十四五期间社区教育发展的政策依据,分享了各地社区教育管理的工作经验,为我校做大社区教育提供了启示与借鉴。参加培训后,参训教师表示今后工作中,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和经验,加快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发展,办好新时代高质量社区教育。
重温沪西青年百年奋斗历程 展现普陀青年使命担当 —— 普陀区业余大学青年联合会主题观展活动
5月11日下午,普陀区业余大学青年联合会组织青年教职员工前往普陀区文化馆参观“赤色沪西 青春向党——普陀青年奋斗足迹展”。展览分为五个篇章,分别为“唱响革命先声,筑梦百年征程(1919-1949)”、“投身建设伟业,逐梦奋斗岁月(1949-1978)”、“搏击改革浪潮,追梦青春风尚(1978-2012)”、“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2012-2021)”、“启航十四五,奋斗新征程(2021-未来)”,展现了沪西共青团的发展历史,普陀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进事迹,改革开放时期普陀青年奋勇争先的面貌,十八大以后普陀共青团团结、凝聚广大青年奉献青春力量的实践,以及“十四五”期间在青年工作领域的规划,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畅想。展览中,一批珍贵的史料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形式焕发出全新的光彩,生动展现出普陀青年百年奋斗历程。展馆内除了丰富的图文材料外,还设有体验区、答题区、拍照区、互动区,这些新颖的设计吸引了我校青年教职员工的驻足观看体验。通过此次观展,全体青年教职员工一同回顾了普陀共青团百年来的奋斗历史,普陀青年团结凝聚、勇往直前、奉献青春的精神值得被学习。青年教职员工,尤其是青年党员群体,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积极发挥自己所能、敢于创新、勇于担当,为“植根普陀大地,办好新型高校,服务全民终身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提升课程教学内涵 —— 普陀区业余大学召开首席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活动工作布置会
为更好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扩大学校办学影响力,我校在第二届首席教师中组织开展以“设计、实践、合作、建构”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活动。4月29日我校召开了相关工作布置会。会议由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徐文清主持。发展研究部主任王仁彧对首席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活动的具体要求做出详细解读,围绕课程性质、活动环节、时间安排、材料准备等内容进行了重点说明。王主任表示,教学展示活动以首席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切磋为目的,带动身边教师相互交流、相互探究,通过上好课、树标杆,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徐文清校长指出,此次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活动聚焦四个核心要素:一重“设计”,要设计好教学内容、教学问题和教学组织方法;二重“实践”,要提供更多的教学互动和实践机会;三重“合作”,将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做好组织、协调和指导;四重“建构”,要营造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通过此次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活动,树牢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切实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和浓厚氛围,求突破、开新局,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突破点在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主要看课堂。提升教师对课程目标的把握力、对课程内容的实施力、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力,发挥首席教师的榜样示范和专业引领作用,塑造新时期成人高校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新业态。
校园内外皆风景,精准服务显担当 —— 普陀区业余大学蝉联5届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近日,上海市文明办公布沪文明城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文明校园名单,普陀区业余大学喜获2019-2020年度(第二十届)上海市文明单位,这是学校蝉联5届的荣誉,更是学校办学综合实力、社会服务能力的见证。近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融入社区、双轮驱动、四教融通、多元发展,充分发挥学校在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和构建区域终身教育服务学习体系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以创建促学校内涵发展,以服务扬终身教育先锋。立德树人重引领。学校围绕“立足岗位,牢记使命,争做四有教师”主题,创新师德教育方式,通过榜样引领、专题论坛、实践教育和评优奖先等形式,激发教师涵养师德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展现干事创业精气神。厉兵秣马强内功。学校以信息化赋能教学模式变革为重点,加快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合发展,重构教育生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各教育环节,积极探索现代成人育人模式;与政府、企业和行业等相关单位建立密切合作,形成集聚态势和品牌影响,为市民提供专业化、品牌化的终身教育服务。以责为重显担当。学校主动承办年度普陀区市民读书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等工作,积极组织参与全市终身学习赛事活动,以社区教育讲师团打造“普陀雅韵”人文讲堂全国终身学习品牌。同时每年定期开展交通文明志愿服务、走访慰问志愿服务、沂蒙爱心助学志愿服务及社区志愿服务站工作,参与社区共建共治,注重文明创建的社会效应和引领作用。精准服务惠民生。学校坚持以广大市民的终身学习需求为导向,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格局,有序有效地将教学活动覆盖至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的各类学员。十三五期间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3885人、培训职业学员92183人、老年学员每年近万人次。同时对接上海市家长学校,着力打造家庭家风教育、分层分类培训、协同指导服务平台,助力家长科学育儿。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已经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引擎。5届创建,每一个业大人以精神之美、使命之责成为文明创建的参与者、推动者,服务促进市民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
技术赋能生活 学做智慧长者 ——“普陀雅韵”大讲堂2021年春季第四讲顺利举行
4月28日下午,2021年春季“普陀雅韵”大讲堂第四期讲座“玩转微信相册,秀出你的精彩”在普陀区社区学院顺利举行,由普陀区业余大学信息技术部副主任黄凤春担任主讲,为近40位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堂关于“互联网 ”微信实用技术的智能手机应用分享课。讲座分为理论讲述和实操演示两部分。理论讲述环节,讲师主要围绕“电子相册与微信相册是什么”、“手机照片处理技巧”和“如何制作微信相册”三方面展开,帮助社区居民充分认识到电子相册与传统相册的区别,电子相册不仅兼具图、文、声、像,还可随意编辑、快速检索、恒久保存;微信相册则是借助微信中的在线工具快速出图的一种电子相册制作方式。为了帮助大家提升相册中的照片质量,讲师还具体介绍了手机自带的照片编辑功能,以及几款涵盖美颜和美图功能的手机图片处理软件。实操演示环节,讲师结合手机投屏,演示了以“魔力相册”为例的微信相册制作方法,社区居民跟着讲师的步骤纷纷拿出手机,大家边制作边探讨,互帮互助,交流共赏,并竞相通过现场组建的微信群晒出各自编辑的精美相册,教室里赞叹声此起彼伏,学习氛围好不热闹!讲座结束后,听众们不愿散去,依旧围着讲师请教各种和智能手机应用相关的问题,讲师均一一耐心地做出了解答。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本次讲座让辖区内的中老年居民切身感受到“互联网 ”给生活带来的精彩和便利,微信不只是一款简单的聊天工具,智能手机也不再是青年人的专利,玩转智能,你行我也行。社区学院将积极参与2021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长者智能技术运用提升行动”,认真建设课程资源,开设专题讲座,搭建学习平台,让技术赋能老年人的生活,让老年人学做新时代的智慧长者。
Hello world!